在河北石家庄行唐县,有这样一个地方,100多人齐聚于此,工作、生活。这里是工作单位,也是家。他们是同事,更是家人,共同拥有一位“家长”——贾茹。这个地方是河北省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,贾茹是创始人和现任院长。2017年,她创办了双创园。2018年,双创园正式投入使用,100多名残疾人来到他们“第二个家”。而关于贾茹的故事,不是从这里开始,也没有从这里结束。
帮助残疾人这件事,贾茹干了40多年,从七八岁开始对残疾人施以援手,卖菜、办服装厂……每段经历中都心系残疾人。创建双创园以后,贾茹帮助100多名残疾人直接就业,开设“巧手坊”带动全县4000多人实现居家致富。从“授人以鱼”到“授人以渔”,贾茹说:“只要你有一个指头能动,我就不会放弃你。”她表示,希望残疾人能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,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。
现在,贾茹的帮扶目标不再局限于残疾人。3月21日起,贾茹在短视频平台陆续发布“乡村振兴”主题短视频作品,主角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,他们种地、放牧、拾荒……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面对生活,乐观坚强。贾茹介绍说,要通过新媒体将他们这种精神宣扬出去,逐步实现“残健融合”。
【资料图】
“他们需要尊重、认可,而不是可怜和同情”
1975年,贾茹出生在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。在她小时候,父母经营了一个小卖部。七八岁年纪的她,注意到几位残疾人来到村里乞讨,觉得同情、可怜,便从自家小卖部拿吃的用的给他们。十几岁时,贾茹已经是村子里的“名人”,如果乞讨者在别处要不到东西,便会来找她,她总会伸出援手。贾茹说,农忙时,父母从地里干活回来发现小卖部东西变少,钱也没有挣到时会责怪几句,但从未真正生气或制止,所以她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和家庭的教育、环境熏陶有很大的关系。“从我记事起,父母都是热心肠的人,村里的大小事情,他们都会管,经常去帮助别人。”贾茹说,父母给了她很大的包容。
孩童时期起,她便开始对这个群体上心,但也仅仅局限于同情和可怜。从上初中、高中到上班,贾茹总是对残疾人多留意一些,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给他们帮助,一般以给钱给物为主。结婚后,贾茹想靠自己的能力再多管一些,带着自己不服输的性格,她选择从原工作单位停薪留职。从摆摊卖菜开始,贾茹高价收残疾人种的菜,对于前来买菜的残疾人,基本不收钱,或者只是象征性收一部分。逢年过节,她还会从自己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,买米面粮油送到残疾人的家中。
直到有一天,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男生坐着轮椅来买菜,贾茹一如既往表示自己不收钱,没想到对方把钱硬给了她。男生称,自己是残疾人,但不是废人。贾茹告诉新黄河记者:“这件事对我的震撼很大,打击也很大。这是第一次有残疾人拒绝我。设身处地想一下,或许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、认可和肯定,而不是可怜和同情。我决定变换方法来帮助他们”。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的想法在贾茹心间萌生。
卖菜、开商场、开饭店……贾茹发现,服务性强的行业,对从业残疾人的要求也高,“沟通能力强或者轻度残疾者可以兼顾,更多的肢体残疾或重度残疾者无法胜任。”贾茹说,最终她把目光锁定在服装加工行业。缝纫、包装、剪线头等工序可以容纳更多不同程度、不同年龄的残疾人就业。服装厂安置了100多个残疾人就业的同时,贾茹还在河北省各地建设“军霞工厂直营库房”,不仅在生产上安置残疾人就业,还让他们参与销售。
然而,很快,新的问题出现了,库房的衣服卖了,但是钱收不回来。贾茹表示,2008-2012年共计亏损160多万元。眼前是残疾人家庭真实贫困的状况,也是他们自认特殊群体、弱势群体的心理——这是别人该给自己的。这让贾茹觉得心寒,“一路走来拼尽全力帮他们,最终却看不到他们自己想站起来的欲望。”贾茹说,她意识到要帮这个群体,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工作,还应该让他们真正走出来,打开内心,精神上站起来,像健全人一样融入生活,懂得感恩和爱。
创建双创园,这里是他们第二个家
“家人都说我放着好好的光景不过,这样折腾图啥?外人觉得我带着这个群体是为了挣钱。”贾茹说,2017年,在家人朋友的反对声中,她顶着压力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,向银行贷款,向亲戚朋友借钱,700多万全部投进双创园建设中。2018年,双创园正式投入使用,考虑到容纳程度,行唐县优先考虑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残疾人纳入其中,100多人同时到来。“顾了这个,那个就跑了……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都不会用,每天就像打仗一样。”贾茹说:“贫困户的思想在他们身上体现明显,他们会等着你给钱,不会工作,加上外界的质疑声,我真有想放弃的念头。”
当看到残疾人的一点点转变,贾茹又有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。三个月连轴转,园区的运行逐渐走入正轨,逐渐设立工疗区、农疗区、新媒体就业培训区、互联网就业区+红娘平台、康复锻炼卫生服务功能区、职业康复生活区、励志教育功能展区、娱疗区、扶贫项目对接区等九大板块,集就业、培训、创业、康复、托养、励志、工疗、娱疗、农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。工种以手工业为主,加工拉花、制作灯笼等。
贾茹告诉新黄河记者:“我对他们讲,只要你有一个手指头能动,我就不会放弃你。但是你要靠自己劳动挣钱,哪怕只有5毛,也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”。在这样的理念下,贾茹带领园区坚持对接上下游企业,为园区内残疾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。而对于无法来到园区的残疾人贫困户,贾茹也在想办法解决,实地走访后,她在全县330个村庄建设70个“巧手坊”,让来不了园区的残疾人在“巧手坊”作业,以园区为中心,以“巧手坊”为辐射,使4000多人实现就业稳增收,“以残带健,以弱带强”的脱贫理念得到很好的体现。
“每个人来了园区的变化都非常大。”双创园副园长王大志说,由于很多残疾人来双创园之前并未出过家门或出过村,当他们来到这里,彼此之间存在不少矛盾,平时很少沟通,在贾茹园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下,他们的状况有所改善,甚至开始主动找工作岗位,聊天的话题从一开始的“领低保了吗”逐渐向“领多少工资”转变。
王大志表示,更多时候,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比健全人更乐观更坚强的生活态度。付学净因“先天性脊柱裂”导致双足内翻,整整爬行了21年,从出生到20岁,她几乎从未出过家门。2018年6月,付学净来到残疾人双创园。
据王大志介绍,当时,在母亲的带领下,付学净一路爬到贾茹园长办公室,双腿上明显的老茧让人记忆深刻。入园后,在贾茹的各方面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,付学净到石家庄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两次腿部矫正手术,之后可以通过助行器支撑站立起来行走。
“从此我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”,付学净这样说。矫正之后,付学净在双创园内一边康复一边工作,遇到自己的爱人,走进婚姻殿堂,如今已经升级当妈妈。“在园区四五年的时间里,我完成了人生中很大的转折,从就业到身体恢复,到找到人生伴侣,再到生孩子,双创园见证了我们很多东西”,付学净告诉新黄河记者,在家里的二十年,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,自从来到双创园,感觉自己的生活像加速度一般。双创园是自己人生的转折,贾园长是自己的贵人。
借助新媒体,实现“残健融合”
“我非常重视新媒体这块工作。”贾茹表示,首先希望可以通过新媒体形式展示当代残疾人身上不信命、不服输的精神,让更多健全人真正认识这个群体,也可以让健全人感受到这样的精神,遇到困难时勇敢挺过去。其次,希望残疾人能通过新媒体积累更多粉丝,透过不同粉丝的身份来感受社会,从眼界和心理上走出去,跟社会融为一体,也能让屏幕前的残疾人通过新媒体看到他们的故事,从而受到启发。再次,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带货农产品,回馈社会,将温暖和爱传递给别人,形成爱的互动。最后,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发更多残疾人就业渠道。上下游企业通过新媒体作品看到残疾人,进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。此外,新媒体就业也是一项适合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好方式,可以实现在家中、田间地头灵活就业。“所以,对于残健融合来说,新媒体是一个最好的纽带。”
3月21日起,“贾茹园长”快手账号陆续更新短视频,以“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以贾茹口吻讲述农村贫困家庭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种地、放牧、拾荒…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面对生活,乐观坚强。“‘乡村振兴’的主战场在农村,这里有残疾人、健全人,也有留守老人等,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困难,却始终有一种不信命、不服输的精神,我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样的力量,而不是可怜和同情。”贾茹介绍,目前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双创园投入318万筹建数字化电商直播基地,涵盖数字化乡村、电商直播、数字农业等,计划于5月全国助残月开始运营。
“就算折断翅膀,也要让折翅的飞翔,冲开这急风险浪……”“我们是一样的,我们都是一首歌,生命的尊严,不能失落……”双创园园歌这样唱到。在贾茹的努力下,付学净站起来了,更多残疾人在精神上也“站起来”了。
采访接近尾声,付学净表示,休完产假后,自己会回到双创园,回到曾经的工作岗位上。在被问及“日后如何兼顾工作与带娃”时,她笑着说: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。
新黄河见习记者:李巧妹
编辑:刘玉红
上一篇:全球快看:萨克叫什么_萨克啥意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,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,作案手法曝光。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
给独居老人发放蔬菜包,骑着三轮车为居民送快递,把多余的蔬菜和可乐送给邻居……上海本轮疫情中,河南籍29岁的刘鹏程在小区主动当起了志愿
X 关闭
X 关闭